由於管理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藝術,所以中間自然少不了「信任」的元素。
但信任是超級主觀的東西,很多時候甚至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失去了成員對自己的信任。
如果「信任」也是一個可以被刻意經營的課題,那會遇到什麼難關?解決的策略有哪些?
信任這個議題的難在於:
如果我不信任你,我是不會主動跟你說的,更何況你是一個可以考評我的主管。
因此,只能透過成員的「行為」來觀察,是對待大家都一樣?還是只有對主管這樣?
比如:修改 code review 的時候,總是主管說什麼就改什麼,完全不曾表達自己想法
比如:看到成員們聊得熱烈,但主管一走過去問在聊什麼,就立刻顧左右而言他。
比如:坐等 ticket,不主動承接任務,踢一下動一下
比如:進度落後時,寧願默默加班,也不會在 stand-up meeting 表現出落後的狀態。
比如:透過其他團隊主管口中得知,原來自己團隊的 A 成員有找他談轉團隊的可能性,但之前從沒聽 A 提過,而且主動問他還會被四兩撥千金。
我認為 1 on 1 比一般會議,多了非常隱性的難題 -- 信任損傷。
1 on 1 除了人數比較少,通常也是一個會聊得比較深入的會議,因此成員會帶著自己對主管的信任,提出自己平常不會講的想法。
比如:
此時,主管除了當下怎麼說很重要,會後怎麼做也很重要。
比如,如果你是團隊成員,你肯定不希望看到你的需求被這樣對待:
這些帶有比較個人期待的需求,無論是有意或無意,如果沒有被妥善對待,成員對於主管的信任會嚴重損傷,下次就不會再講出自己的需求了,甚至也不願意去相信主管說的其他事情。
前面提到這是一個「隱性」的難題,因為信任是默默消失的,往往主管忙於工作、忽略成員需求時,信任就一點一滴被磨去了。
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:創建一個開放的溝通環境,鼓勵團隊成員分享意見、問題和建議。主管應該願意聆聽並回應團隊的關切。
比如:答應要幫成員爭取加薪,即便被人資打槍,也會先確認好原因,誠實給成員回覆,並一起討論接下來可以怎麼做。
比如:成員反應自己與其他成員合作困難,主管可以提供建議,或至少約一個簡單的會議討論。
比如:成員對於主管的決策不滿時,請成員直接在團隊內部發言,主管也在團隊內部回應。
比如:主管雖然是急性子,但即便面對慢郎中的團隊成員,依然願意微調自己的做法,像是請成員預先準備好這次要講的重點大綱,既可以先看完重點,也可以聽成員娓娓道來。
整體而言,我覺得從主管的角度,可以做到「以身作則」與「信任先行」,基本上就差不多了。
以身作則很單純,你的行為反映了你的價值觀,想要吸引什麼就拿出什麼,如果主管期待團隊成員不隱瞞事情,那主管能做的就是不要隱瞞團隊。
信任先行也不複雜,主管在各方面的權勢普遍都大於團隊成員,不要去期待「成員如果信任我,我才信任他」,而是要先無條件地去信任成員,才能夠創造出對成員比較友善的信任環境。